.jpg)
凌晨五點,工地上的露水還沒干透,老李已經(jīng)把導(dǎo)向儀抱在懷里,像抱著剛出生的娃。今天他要帶我們把一根200mm的MPP電力管,從馬路這頭送到那頭,全程不能開挖,不能擾動早高峰的車流。以下,是我們用汗水寫下的完整流程,每一步都踩過坑,也踩出了經(jīng)驗。
一、前期“踩點”:把地下世界翻個底朝天
1. 物探:先用管線儀把地下“掃雷”,燃氣、自來水、光纖,一根都不能漏。
2. 地勘:鉆機取土,看清每米土質(zhì),淤泥、砂層、卵石各占多少,決定后續(xù)泥漿配比。
3. 軌跡設(shè)計:把CAD圖導(dǎo)入導(dǎo)向軟件,算出最佳入土角10°、出土角12°,埋深≥1.2倍管徑,曲率半徑≥75D,讓電纜日后有“喘氣”的空間。
二、設(shè)備進場:給頂管找“座駕”
1. 主機:25t履帶式水平定向鉆機,扭矩12000N·m,回拖力32t,留30%富余量。
2. 鉆桿:φ73mm高強度鉆桿,接頭臺階做2°倒角,防止回拖時“啃管”。
3. 鉆頭:φ110mm三牙輪導(dǎo)向鉆頭,帶可更換噴嘴,淤泥區(qū)用15°冠部,砂層區(qū)換20°。
三、導(dǎo)向孔鉆進:像穿針一樣穩(wěn)
1. 入土點開挖1.5×1.5m工作坑,鋪鋼板防止塌方;坑底墊20cm素土夯實,再澆5cm砂漿,讓鉆機“站穩(wěn)”。
2. 先送水試壓,確認泥漿泵無滲漏;再慢推鉆頭,0.5m測一次傾角、方位角,數(shù)據(jù)實時回傳手持儀。
3. 遇到砂層,把泵壓從2MPa提到3MPa,轉(zhuǎn)速降到40rpm,減少“流砂”掏空孔壁。
四、預(yù)擴孔:把“針眼”擴成“隧道”
1. 分級擴:φ200→φ300→φ400,每級間隔100mm,回拖速度控制在1m/min,讓孔壁“喘口氣”。
2. 擴孔器選型:淤泥用飛旋刀式,砂層用桶式擠擴器,卵石層換滾刀擴孔器,刀頭磨損>3mm立即更換。
3. 泥漿同步:擴孔時泵量升至600L/min,泥漿比重1.15、粘度55s,像給孔壁穿“防彈衣”。
五、泥漿護壁:讓孔道“不塌方”
1. 配比:一噸水+40kg鈉基膨潤土+0.3kg CMC+0.2kg防漏劑,馬氏漏斗粘度55–65s,pH 8–9。
2. 循環(huán):開挖3×2×1.5m泥漿池,三級沉淀,上液回流,下液用篩網(wǎng)除砂,含砂率
3. 應(yīng)急:若返漿突然變清,立即停鉆,補0.5%高分子堵漏劑,30min后再啟,防止“漏漿塌孔”。
六、管道焊接與回拖:把MPP管“拉”回家
1. 熱熔對接:管端銑削0.2mm錯邊,加熱板210℃,吸熱時間×壁厚×10s,200×10=2000s,冷卻時間≥4min,焊縫翻邊對稱、無氣孔。
2. 管口密封:用電工膠帶把管口纏成“粽子”,防止進泥;外壁再涂一層滑石粉,降低摩擦系數(shù)。
3. 回拖:速度0.8m/min,泵量500L/min,鉆機扭矩保持70%,中途嚴禁停機;每拖10m,記錄一次回拖力,峰值不超過管材抗拉極限的50%。
七、竣工檢測:給電纜留“體檢報告”
1. 示蹤線:把φ2.5mm銅線隨管一起拖入,日后用管線儀能精準定位。
2. 內(nèi)窺鏡:用1080P攝像頭全程掃查,管壁無劃痕、無變形,才算“及格”。
3. 試通:穿φ8mm鋼絲,來回三次無卡頓,再穿電纜時就不會“卡脖子”。
八、回填與恢復(fù):讓馬路“忘記”我們
1. 工作坑用C15混凝土回填,28天強度達標后,鋪瀝青冷補料,用平板夯三遍,平整度≤5mm。
2. 把多余泥漿固化,加2%水泥攪拌,24h后成“土塊”,直接外運,不滴灑。
3. 清掃路面,高壓水槍沖三遍,直到交警點頭,才算“收工”。
寫在最后
老李說,頂管不是“把管子塞進去”那么簡單,而是讓土體、泥漿、管材、機器、人,五者達成一場沉默的“協(xié)議”。只要每一步都按上面的節(jié)奏走,mpp電力管就能像一條安靜的“電龍”,穩(wěn)穩(wěn)躺在地下,送電三十年,不擾民,不塌方,也不給城市添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