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上最怕什么?不是材料貴,而是焊好的pe管一打壓就漏。九成滲漏,問題都出在端口沒清理干凈。別小看那幾厘米斷面,毛刺、氧化層、灰塵全是隱形殺手。今天把老師傅壓箱底的3個步驟拆開講,照做就能讓熱熔、電熔連接一次成型,零返工。
第一步:刮——把“老皮”徹底剝掉
PE管堆放幾天,表面就會生成一層氧化膜,肉眼難辨,卻能讓熱熔面“假焊”。用專用刮刀,沿管壁360°環(huán)刮,厚度僅0.2—0.3 mm,露出新鮮基材即可。注意一刀到底,別來回反復,避免二次起毛;刮削長度不少于管徑的1.5倍,給后續(xù)加熱留足“咬合區(qū)”。
第二步:擦——讓灰塵無處藏身

刮完看似干凈,其實靜電吸附的粉塵才是最大隱患。選無塵布或工業(yè)酒精濕巾,單向擦拭,一次換新,嚴禁“左右互搏”式來回抹,那樣只會把顆粒再推回表面??趶健?10 mm的管道,建議兩人同步操作,減少裸露時間;若現(xiàn)場風沙大,擦完立即用防塵帽封口,防止“二次落灰”。
第三步:削——給管端做“倒角”
很多人直接平口進機,結果熔融料被端面“刮”到焊縫外側,形成虛焊。用倒角器或30°角銑刀,把管端內外各削出0.5×45°坡口,既去除毛刺,又讓加熱板插入更順滑。削完用手電筒側照檢查,只要沒有亮點、缺肉,就算合格。記住,削多少算多少,千萬別補刀,否則尺寸走樣,對接時留縫,反而更容易漏。
把這三步做成“強迫癥”流程,再熱熔、電熔都能穩(wěn)穩(wěn)當當。下次打壓,壓力表指針紋絲不動,你就知道這幾分鐘沒白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