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兩點,工地燈像月光一樣白。我蹲在剛挖好的管溝旁,手里攥著一把300mm的pe管,心里卻直打鼓——電熔套筒與管材之間的縫隙,能輕松塞進一把2mm塞尺,這意味著如果直接通電,熔融料會順著間隙溜走,形成虛焊,后期試壓必漏。十年塑料管道施工經(jīng)驗告訴我,間隙過大不是換件就能解決的,得用“土辦法”加“巧工具”把誤差吃回來。下面這3個技巧,我回回用,回回靈,今天全部掏給你。
技巧一:30°斜切倒角,讓“喇叭口”變“漏斗口”
PE管端面垂直切割后,外徑棱角鋒利,像一把刀,直接插入電熔套筒會把內(nèi)皮刮掉,反而加大間隙。用專用倒角器,把管口外壁30°削掉0.5×壁厚長度,形成一個小漏斗。插入時,漏斗先導向,管壁彈性被逐步壓縮,實測能把0.3mm的環(huán)向間隙吃掉一半。注意倒角長度別超過套筒承口深度的一半,否則熔區(qū)被削薄,焊接強度反降。

技巧二:電熱風槍“微縮”定點,讓管徑收2絲
遇到管材橢圓或外徑正公差,先別急著換管。把電熱風槍調(diào)到180℃,沿管口均勻旋轉(zhuǎn)加熱10秒,管表溫度剛到軟化點立即撤槍,迅速用濕布冷卻5秒。高彈態(tài)的PE會回縮2~3絲(0.02~0.03mm),剛好彌補間隙。此法只適用于管口150mm范圍內(nèi),且必須一次完成,重復加熱會讓材料結(jié)晶度下降,后期發(fā)脆。
技巧三:自制“限位塞尺”,讓插入深度一次到位
電熔管件承口根部有環(huán)形熔區(qū),插入過淺,熔料無法充分填充;插入過深,會把熔區(qū)擠到非加熱段,形成冷縫。剪一片0.1mm厚不銹鋼片,寬度等于承口深度,長度比管徑周長少5mm,做成開口卡環(huán)??ōh(huán)卡在管外壁標記線,插入時卡環(huán)碰到套筒端面即停,保證熔區(qū)正對加熱絲?,F(xiàn)場對比,用限位環(huán)的焊口刨切后,溢料均勻呈“雙軌”狀,無虛焊黑線。
最后再提醒兩點:
1. 調(diào)整完間隙后,務必在管口用記號筆補畫一條“二次插入線”,防止搬運時錯位;
2. 焊接前用酒精棉把套筒內(nèi)壁和管外壁同一方向擦一遍,酒精揮發(fā)帶走靜電吸附的灰塵,減少氣孔。
天邊泛起魚肚白,我按下焊機啟動鍵,條碼掃描、自動溫控、冷卻倒計時……30分鐘后,焊口刨切抽檢,刨面光滑,無氣孔、無冷縫,試壓1.5倍公稱壓力,30分鐘無滲漏。工友遞給我一瓶礦泉水,我漱了漱口,心里踏實——間隙過大這座山,又被這三個小鏟子一點點鏟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