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下五度的清晨,工地剛抬上溝槽的PE燃氣管一打壓就“啪”地裂開,這種場景每年冬天都在重復。凍裂不是天災,而是細節(jié)沒做對。把問題拆開,其實就是“材料怕冷、水怕冷、人怕冷”。把這三件事解決好,凍裂率能降到千分之一以下。
一、先給材料“穿秋褲”——理解pe管的低溫脆性
PE管在0 ℃以下沖擊韌性直線下降,5 ℃是脆性轉變的“紅線”。施工前把管材搬到室內(nèi)“緩凍”24 h,讓管體溫度高于10 ℃再下溝,相當于給材料先穿一層“秋褲”。露天堆放時,用雙層黑色防曬布蓋嚴,避免夜間輻射降溫造成管壁內(nèi)外溫差大于8 ℃,這一點常被忽視卻最容易導致微裂紋。
二、水溫比壓力更關鍵——打壓用水三指標
1. 溫度:嚴禁低于5 ℃,最佳12~20 ℃;現(xiàn)場用“即熱式電加熱棒”插在儲水箱里,兩小時能把一噸水從5 ℃升到15 ℃,成本不到二十元電費。
2. 潔凈:用三級過濾網(wǎng)(80目、100目、120目)疊裝,防止冰晶核雜質在管壁形成應力集中點。
3. 流速:初次注水控制在0.3 m/s以內(nèi),減少水錘;每升10 ℃水溫,PE管環(huán)向應力可下降約1.2 %,別小看這點余量,它就是凍裂與不裂的分水嶺。
三、分段穩(wěn)壓——把“一口氣”拆成“三次呼吸”
傳統(tǒng)一次打到1.5倍設計壓力,管體瞬間膨脹,低溫下分子鏈來不及松弛就直接被拉斷。改成“三步走”:
① 0.3 MPa穩(wěn)壓30 min,讓管材“熱身”;
② 0.6 MPa穩(wěn)壓30 min,檢查焊口;
③ 1.5倍設計壓力穩(wěn)壓60 min。
每段穩(wěn)壓結束,沿管線用手持紅外測溫槍掃描,管壁溫度降幅超過3 ℃立即停壓補溫,避免應力疊加。
四、保溫緩釋——給管道蓋“電熱毯”
打壓后別急著撤場。用1 cm厚黑色發(fā)泡橡塑保溫棉整條包裹,外覆鋁箔反射膜,相當于把管道放進“恒溫箱”。實測-10 ℃環(huán)境下,包裹段管內(nèi)外溫差可維持在8 ℃以內(nèi),降溫速率下降60 %,給PE分子鏈留出松弛時間。夜間若溫度繼續(xù)走低,再用50 ℃熱水循環(huán)泵低速回流,每兩小時測溫一次,保持管體≥5 ℃即可。
五、排氣排水——把“冰碴子”請出去
試驗結束立即用壓縮空氣把余水吹掃干凈,吹掃壓力0.2 MPa,風速≥20 m/s,堅持“見白不見水”——出氣口用白紗布檢驗,五分鐘內(nèi)無濕痕才算合格。低洼處加裝快開排渣閥,傾斜段每50 m設一個,避免殘留水結冰體積膨脹9 %把管壁撐裂。吹掃完畢立即封帽,防止夜間潮氣回灌二次結冰。
六、常見誤區(qū)提醒
1. 中午溫度高就打壓?錯!晝夜溫差大,傍晚降溫速度最快,管壁內(nèi)外溫差極易超標。最佳時段是上午10點后、下午3點前,并在4 h內(nèi)完成全部穩(wěn)壓。
2. 加酒精或乙二醇防凍?PE管長期接觸醇類會加速應力開裂,規(guī)范明確禁止。
3. 打壓泵放在室外?泵體一旦結冰,壓力波動±0.05 MPa就能讓管體瞬間過壓。泵、水箱、電源箱統(tǒng)一放進可移動保溫棚,棚內(nèi)溫度保持在10 ℃以上。
七、一張清單帶走——冬季PE燃氣管打壓“五確認”
□ 管材溫度≥10 ℃
□ 水溫12~20 ℃且潔凈
□ 分段穩(wěn)壓,每段紅外測溫
□ 打壓后保溫棉+鋁箔雙包
□ 吹掃排水見白紗,五分鐘內(nèi)無濕痕
把這張清單貼在施工日志首頁,簽字確認后再開機,整個冬天都能讓PE燃氣管遠離“啪”那一聲脆響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