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傍晚的工地,剛回填的溝槽忽然“咕咚”一聲,幾截CPVC電力管像睡醒的魚,慢悠悠浮出灰土,露出刺眼的橘紅色管壁。老師傅把煙掐滅,嘆氣:“又浮了,明天還得挖?!逼鋵?,上浮不是管子的錯,是沒給它“壓擔子”。
一、為什么cpvc電力管會上浮
CPVC密度1.45 g/cm3,略大于水,卻遠小于潮濕回填土的“流體容重”。當溝槽積水、回填土含水量高或夯實不及時,浮力大于管重,管子就被“抬”了出來。尤其排管層數(shù)多、間距小,浮力疊加,像疊好的積木被從下往上抽,最上層最先翹頭。
二、臨時壓重三件套:沙袋、木枋、鋼筋
1. 沙袋:40×60 cm粗砂袋,單袋重約30 kg,沿管頂“品”字碼放,縱向間距0.5 m,兩層即可抵消0.8倍浮力。沙袋外再套一層防滲布,防止雨水增重后破裂。
2. 木枋:100×100 mm松木枋,橫擔在管頂,兩端用12 mm鋼筋“地釘”斜打0.4 m深,釘頭露出10 cm,用8#鐵絲與木枋綁牢,形成“扁擔”效應,把整排管子壓成一條線。
3. 鋼筋:Φ16 螺紋短節(jié),長度0.6 m,每隔1 m倒插于管兩側土中,露出20 cm,再用14#鐵絲與管箍十字纏繞,像“鞋帶”一樣把管子系在溝底。鋼筋回收率90%,下次還能用。
三、固定三步法:壓、綁、查
壓——回填至管頂30 cm時暫停,先碼沙袋,再鋪木枋,輕夯一遍,讓壓力先到位,而不是等到回填完成再補救。
綁——管與管之間用尼龍扎帶水平束緊,間距1 m,防止單根上浮“帶歪”整排。
查——每回填50 cm,用水準儀抽檢管頂高程,浮動超過5 mm,立即停工補壓。夜間施工時,溝槽邊插紅色三角旗,提醒挖機不要一次性倒土過猛,避免“浪涌”把管子頂起。
四、拆與留:壓重何時撤
回填至管頂1 m以上,且夯實度達90%,方可逐步撤沙袋、拔鋼筋。先抽中間、再抽兩邊,讓應力緩慢釋放。若遇暴雨,留木枋再養(yǎng)24小時,給土壤一個“回沉”時間。第二天高程無變化,才算真正“落地”。
五、老工人的小偏方
溝槽底鋪一層10 cm干拌水泥砂(水泥:砂=1:8),輕夯后形成“毛面”,既增加摩擦,又阻斷地下水上升通道。成本每米不到3元,卻能把上浮概率降一半。
下次回填,別再讓管子“游泳”。給它一袋沙、一根木、一條鋼筋,它就能老老實實躺在土里,讓電纜睡得安穩(wěn),也讓你的工期不再“返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