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挖下去才發(fā)現(xiàn)下面全是回填磚塊,MPP電力管被硌得嘎嘎響,監(jiān)理一句‘返工’,三天白干?!薄@是不少電力施工隊踩過的坑。mpp電力管雖然抗壓、耐高溫,但施工環(huán)節(jié)一旦掉鏈子,再貴的管材也扛不住。本文用一線工地語言,把從開挖到驗收最容易翻車的節(jié)點拆給你看,照著做,至少省下30%返工成本。
一、開挖:別只盯標高,先看“老底”
1. 物探不是走過場
市政圖紙只能告訴你紅線,不能告訴你十年前這里埋過一條廢棄水泥管。用管線儀+人工槽探,每50m打一個探孔,遇到“老底”硬層,立刻拍照存檔,讓設(shè)計簽變更,別等挖機一鏟下去才傻眼。
2. 放坡還是支護?看“含石量”
土質(zhì)含石量>30%,放坡1:0.5照樣塌方。此時寧可多花點錢做鋼板樁支護,也別省,塌一次清理費用夠你支護兩條溝。
3. 槽底寬度=管外徑+40cm
很多隊伍按“管徑+20cm”留,結(jié)果熱熔對接時焊機都擺不進去,最后把溝壁削掉一半,土塊全掉在管身上,硌出麻點,監(jiān)理驗收直接判不合格。
二、排管:熱熔溫度≠面板數(shù)字
1. 冬天210℃,夏天190℃
面板顯示210℃,實際模頭只有180℃,常見于風大的戶外。用紅外測溫槍每兩小時抽測一次,溫差超過±5℃立即停焊。
2. 銑刀別省刀片
鈍刀銑出“毛刺唇”,看似平整,實則形成V型缺口,試壓0.8MPa就沿缺口開裂。刀片銑200個切口必須換,別心疼幾十塊。
3. 冷卻階段禁“拔管”
焊口還沒完全冷卻就急著拖管,熔縫被拉成“細脖子”,現(xiàn)場壓扁試驗一壓就折。正確做法是保壓冷卻時間≥管壁厚×1分鐘,110×10mm的管至少等10分鐘。
三、回填:一次回填≠一次埋完
1. 15cm一層人工夯
很多隊把石粉一倒,挖機履帶壓兩下就完事。結(jié)果后期沉降10cm,電纜被拉成“弓”形。正確姿勢:石粉回填至管頂30cm前,每15cm用立式夯機跳夯3遍,夯錘距管壁≥20cm,避免側(cè)向沖擊。
2. 禁用“瓜子片”當緩沖
尖銳碎石在重載下像釘子一樣頂進管壁,用0-5mm機制砂做緩沖層,厚度≥10cm,既省錢又保險。
3. 警示帶別“懸空”
警示帶貼在管頂10cm處,若回填太快,帶子被石粉壓到管壁,后期開挖一鏟就帶斷,失去預警作用。先回填至管頂10cm,鋪警示帶,再一次性回填至地面。
四、驗收:資料同步走,別后補
1. 焊口編號=照片編號=試壓記錄
現(xiàn)場用馬克筆在管壁寫“K0+120—A1”,手機拍照自動加水印,照片名直接存為編號,晚上回項目部同步進電腦,杜絕“后補照”。
2. 分段試壓,別等全線
每500m設(shè)一段試壓段,壓力0.8MPa穩(wěn)壓30分鐘,壓降≤0.05MPa為合格。提前發(fā)現(xiàn)熔縫問題,返工只需挖30m,而不是全線。
3. 竣工圖“三簽”
設(shè)計、監(jiān)理、施工三方現(xiàn)場簽字確認標高、坐標,后期其他單位交叉施工時,誰挖爆誰負責,避免扯皮。
五、常見翻車Top5,再提醒一次
1. 冬天早班直接焊,管口0℃,熱熔口“假焊”;先預熱到10℃再銑口。
2. 溝槽泡水不抽干,水面膜導致熔縫氣泡;抽水后晾曬2小時再焊。
3. 回填用建筑垃圾,尖銳混凝土塊刺穿管材;發(fā)現(xiàn)一次,整車清運費自付。
4. 焊機接地夾在管身上,電流擊穿管壁;接地夾必須夾在專用接地樁。
5. 驗收時缺“示蹤線”,后期無法定位;示蹤線隨管同步鋪設(shè),銅線截面積≥1.5mm2,接頭用自粘銅套管,電阻<1Ω。
結(jié)尾
MPP電力管施工沒有黑科技,只有“按規(guī)矩一次做到位”。把這篇文章打印出來貼在挖機門內(nèi)側(cè),每做完一道工序打鉤,返工率至少降一半。電力井里不漏水、道路不塌陷、電纜不“打弓”,驗收簽字自然爽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