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剛試壓合格的管道,怎么通氣后到處漏氣?”——最近三個月,某市政燃氣項目部幾乎每周都會收到運營公司的“損傷通報”:深橙色pe管表面劃出連續(xù)白痕,局部被回填土壓扁,熱熔接頭處出現(xiàn)微裂紋。施工方、監(jiān)理、業(yè)主、運輸隊輪番甩鍋,卻沒人愿意承認“成品保護”這四個字。到底誰該為成品保護缺失導致的PE燃氣管損傷買單?答案不能靠拍桌子,得靠一條一條捋清責任邊界。
一、成品保護不是“文明施工”口號,而是法律義務
《城鎮(zhèn)燃氣輸配工程施工及驗收規(guī)范》GB 50251 明確:施工完成后至竣工驗收前,承包人應對已安裝管道采取防沖擊、防碾壓、防土石墜落等保護措施。簡單說,誰手里還有“鑰匙”,誰就要對管道完好負責。若此時段出現(xiàn)損傷,默認推定承包人存在過錯,除非能自證“不可抗力或第三方故意”。
二、責任劃分三段法:時點、證據(jù)、過錯
1. 時點——先鎖定“損傷發(fā)生窗口”
0-24h:熱熔接頭冷卻期,出現(xiàn)熔接面錯位、冷縫,責任在焊接班組。
24h-回填前:管道裸露,被機械二次碾壓,責任在土建交叉作業(yè)單位。
回填后-竣工前:石塊刺穿、壓扁,責任在回填與成品保護班組。
竣工后-通氣前:運營公司驗收發(fā)現(xiàn)劃痕,若無法證明前序單位,則由業(yè)主承擔維修費用,再向責任方追償。
2. 證據(jù)——用“三張照”固定現(xiàn)場
① 安裝結束照:帶水印時間、GPS坐標,顯示管道無損傷。
② 隱蔽前照:管道周圍放置砂袋、蓋板,證明已做硬防護。
③ 竣工復照:同一角度對比,若出現(xiàn)新劃痕,即可鎖定交叉作業(yè)單位。
3. 過錯——比例責任而非“全鍋”
若監(jiān)理日志記錄曾下發(fā)《成品保護整改通知》,施工方未閉合,責任比例上浮至70%;
若業(yè)主強令提前回填,未給保護措施留時間,則業(yè)主承擔30%-50%;
若第三方運輸車隊擅自駛入管溝區(qū),車隊承擔80%,管理方承擔20%。
三、實操指南:把“扯皮”變“簽字”
1. 工序交接單里加“成品保護”一欄:上道工序簽字確認無損傷,下道工序接收即視為認可。
2. 溝槽兩側拉彩條繩+“禁止機械碾壓”警示牌,間隔5米一張,拍照入檔。
3. 回填階段先用細砂厚15cm包管,再鋪砂袋或橡膠墊板,機械方可跨越。
4. 運營公司驗收時啟用“激光測厚儀”,對疑似壓扁段測橢圓度,超5%即返工,數(shù)據(jù)客觀免爭吵。
四、典型案例速覽
案例A:某縣中壓DE200 PE管,回填后三天發(fā)現(xiàn)扁率8%,運營方拒收。施工方拿出“隱蔽前照片”顯示已鋪砂袋,但監(jiān)理日志記錄當晚業(yè)主安排綠化機械進場堆土。仲裁結果:業(yè)主承擔60%,施工方承擔40%,因未安排專人夜間值守。
案例B:DE315主管焊接完畢,焊工下班未貼防塵蓋,次日沙塵進入熱熔面,通氣后大面積滲漏。由于損傷發(fā)生在“0-24h”窗口,且焊工無法提交“結束照”,施工方全責,賠償材料與返工費合計47萬元。
五、寫給項目經(jīng)理的三句話
1. 別把“成品保護”當軟任務,寫不進成本清單,就會寫進事故報告。
2. 照片、簽字、時間戳,比任何口頭承諾都值錢,養(yǎng)成“拍完再下班”的習慣。
3. 責任界定不是“甩鍋藝術”,而是讓每一道損傷都有數(shù)據(jù)、有標準、有比例,誰該賠、賠多少,一目了然,項目才能順利通氣、按時結算。
PE燃氣管一旦埋地,維修成本是安裝費的3-5倍。把成品保護做在前,讓責任界定有章可循,才是對安全、對工期、對錢包最體面的保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