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管子好端端的,怎么通水就爆?”——90%的pe管返工,病根不在管材,而在溝槽。開挖這一步走錯,后面焊接、試壓、回填再漂亮都是白搭。把下面5個動作做到位,一次埋管,三十年無憂。
1. 先算后挖:寬度≥管外徑+0.4m
溝槽底部寬度不是“挖機斗多寬就多大”,而是按管徑+兩側(cè)各20cm工作面計算??臻g太小,熱熔焊機擺不下;空間太大,回填土下沉量翻倍。用石灰粉提前彈線,挖機手一眼就能卡準邊線,少挖10cm,省一方土,也省一方沙。
2. 深度一次給夠:埋深≥凍土層+0.3m

北方項目常犯“先淺后補”的錯,結(jié)果凍脹把管子頂彎。開工前查當?shù)?0年氣象,確認凍土層深度,再留30cm安全量。用鋼筋焊“T”形標高尺,每5m插一根,挖機手實時看尺,比現(xiàn)場工長吼破嗓子管用。
3. 坡度走直線,嚴禁“鍋底”
溝槽底必須平整,局部超挖5cm以上就要用砂找平。有人圖省事,讓挖機順坡“溜”到底,結(jié)果槽底成鍋底,管子懸空受力,通水即癟。用鋁合金刮尺橫向拉一遍,低洼處補砂,高處鏟平,5分鐘搞定,省得夜里下雨積水泡槽。
4. 基礎(chǔ)不省砂:10cm中粗砂墊層
石頭、磚塊、凍土塊=隱形刀。鋪10cm中粗砂,手抓成團、輕碰即散,粒徑≤5mm,才能保護管壁。墊層要分層灑水夯實,平板振搗器走兩遍,密實度≥90%。別用基坑挖出的原土“湊合”,一粒尖石子就是未來的滲漏點。
5. 回填分層,每30cm一夯
管頂50cm內(nèi)嚴禁機械直接碾壓,用人工木夯,30cm一層,環(huán)剛度達標后再用小型夯機。很多工地圖快,一次回填1m,結(jié)果沉降把檢查井拉裂。每層留照片、做記錄,監(jiān)理簽字再往上填,資料同步,后期地面塌陷找不到你頭上。
結(jié)尾提醒:溝槽驗收合格再讓PE管進場,順序不能反。把“寬度、深度、坡度、基礎(chǔ)、回填”五張表打印出來貼在現(xiàn)場辦公室,挖、埋、夯每完成一步就打鉤,誰簽字誰負責。一次做對,比后面砸地面、換管子、賠損失便宜一百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