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上常聽到“焊口看著都平了,怎么打壓還漏水?”十有八九問題出在冷卻。pe管熱熔連接后,冷卻階段被忽視的四步,能把一次完美熔接變成慢性滲漏。別再把“自然涼”當專業(yè),今天一次講透。
錯誤一:風冷代替自然冷。夏季趕工,工人把剛?cè)酆玫慕宇^搬到電風扇下“速冷”,表面溫度驟降,內(nèi)部分子鏈卻被鎖住,應力集中,24小時后微裂紋沿融合面蔓延,水壓一高就冒汗。正確做法:在20 ℃環(huán)境溫度下,至少保持自然冷卻時間≥管壁厚度(mm)×1分鐘,dn110×10 mm管就要靜放10分鐘,期間不得移動、不得風吹。
錯誤二:用濕布“助冷”。監(jiān)理一轉(zhuǎn)身,工人甩上濕毛巾,水蒸氣瞬間帶走熱量,熔接面出現(xiàn)“淬火”效應,界面產(chǎn)生極性空洞,長期遇氯離子即形成應力開裂。要點:任何外力降溫都不允許,包括濕布、噴壺、地下水噴淋;保持干燥是密封的前提。
錯誤三:夾具過早拆除。為了搶吊車,dn160管剛涼5分鐘就卸夾具,管材彈性回縮,熔接區(qū)被拉成“細脖子”,靜液壓試驗時,該部位率先鼓包。規(guī)范提示:夾具必須待接口溫度降至60 ℃以下方可拆除,現(xiàn)場無測溫筆時,用手背輕觸不燙且管材回彈有力,方可松夾。

錯誤四:堆土回填“埋熱”。溝槽里剛?cè)弁昃突靥罴毻粒馏w保溫反而把熱量悶在接口,夜里溫度驟降,外冷內(nèi)熱,收縮比差異讓接頭內(nèi)部出現(xiàn)隱形縮孔,來年春耕地面下沉,接口即被拉裂。正確流程:接口裸露靜置≥30分鐘,待整體溫度與環(huán)境一致后,再分層回填,首層細土不得含磚塊、凍土,輕夯即可,避免機械直接碾壓。
記住口訣:時間不到不動,溫度不降不拆,風吹水淋不沾,回填先涼再埋。把冷卻當真功夫,PE管才能從“看著牢”到“終身不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