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師傅,管子好像彎了,還能繼續(xù)拖嗎?”這是每個頂管工地都會遇到的靈魂拷問。PE拖拉管不像鋼管,彎了不會“啪”一聲斷,卻會在日后慢慢“憋”出內(nèi)傷:流量折減、接口滲漏、甚至整段報廢。到底彎到什么程度算超標?現(xiàn)場怎么快速判斷?我把十年工地筆記濃縮成一篇,照做基本不翻車。
一、先給結(jié)論:彎了≠報廢,但超過“2.5°紅線”就必須處理
PE100級管材的彈性模量只有鋼管的1/60,優(yōu)點是柔韌,缺點也是柔韌。行業(yè)規(guī)范CJJ/T 250-2016寫得清楚:拖拉管安裝后的彎曲角度每米不得大于2.5°,折算成肉眼可見的弧度,就是6米長管兩端偏移不超過26厘米。超過這條線,內(nèi)部分子鏈已被強制拉伸,50年后慢速裂紋增長(SCG)風險翻倍,再厚的1.6MPa壁厚也白搭。
二、現(xiàn)場3秒快速判彎法:手機+水平儀
1. 把管子順直放在未開挖的原始地面,排除重力干擾;
2. 手機打開水平儀App,貼在管頂,沿管長每米測一次,記錄最大傾角;
3. 角度÷測量間距(米),大于2.5°/m立即標記,截斷或換管。
沒有水平儀?用工地最普通的50cm水平尺也行:把尺子貼管,氣泡偏移一格(約2mm)對應 roughly 0.1°,肉眼估得更保守。
三、頂管階段“防彎”3技巧
1. 導向孔“緩坡”原則:手持式導向儀控制鉆進角度變化≤0.3°/m,把急彎化解在成孔階段,不給回拖留隱患。
2. 擴孔級配“先大后小”:φ200管先用φ350、再φ400、最后φ450三級擴孔,孔壁余量≥管外徑1.5倍,減少回拖側(cè)向力。
3. 回拖“三段速”:前20米低速(0.3m/s)讓管頭順利入孔;中段勻速(0.6m/s)保持泥漿套穩(wěn)定;末段再降速(0.2m/s),避免管尾甩鞭。速度突變是現(xiàn)場致彎的最大元兇。
四、已經(jīng)彎了怎么救?
若彎曲度在2.5°~4°之間,可采取“熱彎復位+局部套管”:
1. 開挖暴露彎點兩側(cè)各1米,用熱風槍均勻加熱至80℃(PE熔點以下),持續(xù)10分鐘讓分子鏈松弛;
2. 兩人配合反向扳直,同時用濕毛巾冷卻定型;
3. 外套一節(jié)PE100短管(長度≥彎曲段+0.5m),用電熔套筒鎖定,形成“鋼骨”防回彈。
超過4°建議直接截斷,使用電熔對接管件重新連接,別心疼一米兩米材料,總比后期返修刨馬路劃算。
五、寫在最后
PE拖拉管怕的不是彎,而是“超彎”還硬拖。記住“2.5°紅線”,手機水平儀3秒判彎,頂孔、擴孔、回拖三段速,就能把彎曲隱患扼殺在回拖結(jié)束之前。管道埋下去是幾十年的事,今天省一道工序,明天就可能多一次開挖。把規(guī)范當習慣,讓彎曲度始終躺在安全區(qū),pe管才能真正“隱形”于地下,安心于未來。
.jp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