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凌晨三點,雨像倒豆。老李蹲在泥水里,手電照進溝槽——CPVC電力管已浮起半米,邊坡開始掉塊。再不行動,整條街明天就得停電。
他先吼“斷電、撤人”,三步并作兩步把水泵抬到最低洼處。3500L/h的汽油泵,油管一拉就吼,水柱順著軟管直接排到市政井。十分鐘,水位降了十五厘米,管身重新貼底。
水降了,坡還在哭。老李讓徒弟把提前碼好的編織袋扛過來,裝現(xiàn)場濕沙,封口不講究,只求快。第一層袋口朝外,緊貼坡腳,像給溝槽穿靴;第二層交錯疊上,每層內(nèi)縮半袋,形成1:0.3的微臺階。十分鐘,三十袋壘完,坡腳穩(wěn)了。
坡面還在滲水,老李剪開一整塊彩條布,從上沿鋪到坡腳,邊緣用鋼筋U型釘直接砸進原土,釘距五十厘米。彩條布蓋住松散土層,雨水順布面流進泵坑,不再沖刷坡體。
最險的是管頂回填土已被泡成稀粥。老李把早準(zhǔn)備好的三米長腳手板橫搭在溝槽兩側(cè),像蓋橋板,板上再壓兩袋沙,既給坡面橫向支撐,又讓后續(xù)工人有站立點,不會踩松坡肩。
雨勢稍小,老李拿出卷尺復(fù)測:槽底寬0.6米,坡比1:0.5,水位離管頂二十厘米,符合規(guī)范。他掏出手機拍照存檔,又往群里發(fā)一句:“臨時支護完成,天亮后打鋼板樁再正式回填?!?/p>
天邊泛白,雨線變細(xì)。溝槽里,cpvc電力管靜靜躺著,坡面彩條布在風(fēng)中鼓動,像一面小小的旗。老李抹了把臉上的雨水,咧嘴笑:“線路保住了,早餐我請。”